- 登入
- 註冊
如何整合你的族群資產,Refer from HOK group
今年的AU2024在10月中於聖地牙哥舉行,而今年強調的課題不用懷疑的當然是眾所矚目AI為焦點。
去年的AU2023,Autodesk的開場演講中大拉拉的打出了AUTODESK AI的畫面,開啟了這場數據的應用開端,而在經過一年,我將會透過連續數篇的分享,讓大家在還沒有準備、想要準備、準備中,或是卡住的產業夥伴們,透過這一個又一個的案例找到可以應用的破口,並且解決在工作流程上的痛點,加大與競爭對手間的差異性,也讓自己在技術力上持續保持領先。

**族群管理**
這是個萬年的課題,而該課題會往往在願意成立有系統的規模單位後兩年,立刻遇到的整合問題。
1.號稱可以算量的模型,卻因為參數欄位的定義不同無法合併算出對的數值。
2.外觀一樣的模型,但是因為找不到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新建置。
3.族群庫使用效率不佳,但沒有族群庫對於新進或者軟體不熟悉設計師與工程師造成工具不友善課題。
4.軟體版本年年更新,族群流通性不佳。
———-
HOK在2011年導入REVIT,並且採購各種數據資料庫的管理策略在協助維護企業的族群元件。
2016年後,因為事業地區、專案特性、甚至是公制與英制的單位上,造成整體的族群管理不佳。同步在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單位都有早有 SOLIDWORKS 3D/ CAD 3D/ Pro ENGINEER,事實上團隊也清楚地知道,構築成建築物的零組件已經有越來越多可用的3D,並且是可以直接開模產製資訊模型的存在事實,建築業若能好好的思考在資訊交換與資訊獲取的能力提升,就可以快速的勝過取得不到資訊的同業競爭對手。
同步,大多數的建築設計者都沉迷在客製化、大幅度的造型外殼的設計手法。但同時忽略了在這些自由的曲面下,最後仍需要透過既有的製造產品組件去落實進入到細部設計的圖說上,來實踐出構築的結果。因此,HOK所蒐集的3D族群上的策略更是讓團隊內的設計者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去發揮出造型上的突破,而不是在細部設計時,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成本在溝通施工可行性造成設計變更的其他課題。
進入到族群上的管理上,HOK提供了管理流程透過文字說明如下

企業內部有明確的族群作業要求:
●**搜尋資料庫**:使用者首先搜尋團隊的共用資料庫,查看所需族群是否已存在。 這種方法鼓勵重複利用現有資產並減少重複工作。
●**搜尋製造商網站**:如果共用資料庫沒有所需的內容,使用者會搜尋製造商網站以尋找可下載的 Revit 檔案。 隨著製造商越來越多地提供 BIM 格式的產品,下載內容的品質正在提高,使得這種方法越來越可行。
●**下載至資料夾位置進行審查**:下載的內容在載入專案之前會先下載到專用的資料夾位置,以便進行審查。 這個步驟確保內容符合 HOK 的 Revit 建模準則。
●**檢查 HOK 準則**:強烈建議員工在將資產載入專案之前,先遵循 HOK 的 Revit 建模準則來評估資產。 這些準則概述了與幾何形狀、參數、檔案大小和整體模型健康相關的必要需求。
●**提交內容請求**:如果製造商沒有所需的內容,或者該內容是客製化項目,使用者可以提交內容請求以建立該內容。 這個流程涉及向內容建立者提交請求,內容建立者將建立內容草稿以供審查和核准。 對於下載的項目不符合公司 BIM 標準的情況,也鼓勵使用者提交「更新內容請求」,以便由內容建立者「重建」或清理該項目。
●**審查資產**:設計技術經理或資產經理會審查所有下載的內容,以確保其符合 HOK 的 BIM 標準。 審查清單會用於評估資產,涵蓋匯入的幾何形狀、群組和陣列、詳細程度、檔案大小、顯示和可見性設定、系列類別、單位、方向、縮圖檢視和系列命名等標準。
●**將核准的內容上傳至內容目錄**:核准使用的系列會上傳至內容目錄中的收藏集,供所有團隊在專案中使用。 這種方法可確保所有使用者都可以使用高品質且符合標準的內容。
我以前在日本的時候,公司也有類似的作業方式。每次的工作會議上都會有一個PART在詢問設計單位/工程師是否有缺的工作族群,並且請設計師和工程師透過手繪的方式明確告知族群管理單位他們對於這個族群的需求。而因為作業分工上的流程已經都有效的養成了,往往都可以在任務撥出的當天獲得到所需的族群,或者在會議的當場,會有族群的管理人員告知現有的族群要如何編修,達到即可使用的機會。
——————
討論的延伸思想給各位讀者,族群管理員是否有辦法透過現有的AI技術,將需求轉化成為LLM的指令向量空間,最後在RAG編輯族群的策略:例如將族群的特定參數改為可變參數,將沒有良好命名規則族群給篩選出資料庫,整合單位不統一的族群等?
今天分享到這邊,我們將有一整套的族群管理方法,歡迎 #來信和委託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