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從模型到數據再到Dashboard:AEC數據模型與數據交換的實戰應用

Autodesk近年來在數據管理方面的策略核心是「顆粒化數據」(Granular Data),這項概念徹底改變了我們與建築資訊的互動方式。傳統上,BIM模型是以「檔案」為中心管理的,像是一個個數位文件夾,我們可以存儲、命名、標註版本,但很難直接「讀取」和「利用」檔案「內部」的詳細內容。

顆粒化數據的核心思想是:將BIM模型從一個無法輕易拆解的「黑盒子」,分解成一顆顆微小但資訊完整的「數據積木」。每一面牆、每一扇窗、每一根梁柱,甚至每一次的審閱意見、修改記錄,都變成獨立的、可以被直接讀取和引用的「數據顆粒」。

1. 牆 A:材質=RC、厚度=20cm、防火時效=2小時、建立日期=2024/10/26、狀態=已核准…

2. 窗 B:類型=落地窗、尺寸=2.4m*1.8m、玻璃=Low-E、成本=$5000、供應商=XX 公司…

3. 審閱意見 C:針對牆 A、由=設計總監、時間=2024/11/01、內容=”請確認防火時效符合規範”、狀態=已解決…

當模型被分解成這樣細緻的「顆粒」後,數據就真正被「解放」了!不再需要打開龐大的Revit檔案,我們可以直接透過新的工具(AEC數據模型與數據交換)來「查詢」和「提取」我們需要的任何資訊組合。

[AEC數據模型與數據交換:建築數據的標準語言與高速公路]

-AEC數據模型(AEC Data Model):

這不是一個新的軟體,您不需要安裝它。把它想像成一套為建築、工程和營造(AEC)行業量身打造的「數據組織規則」和「標準化術語」,就像一本多國語言通用的「建築數據字典」。它定義了「牆」、「柱」、「門」、「窗」這些元素應該包含哪些基本屬性(例如:ID、類型、材質、尺寸、位置),以及這些元素之間如何建立關聯(例如:牆A連接到柱B)。

統一標準:無論數據來自Revit、Civil 3D還是其他軟體,只要遵循這套標準,數據的「意思」就是一致的,更容易被不同的應用程式理解和使用。結構化組織:它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來組織龐大而複雜的建築數據,讓數據不再是混亂的一團,而是像圖書館裡分門別類擺放好的書籍,方便查找和取用。解鎖數據:最關鍵的是,它讓應用程式能直接「讀懂」並「提取」儲存在ACC等平台中的模型數據,而不需要先打開原始的Revit檔案。

-數據交換(Data Exchange):

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匯出/匯入」按鈕。如果AEC數據模型是「通用語言」,那麼數據交換就是實現這種語言順暢溝通的「技術管道」和「智慧轉接頭」。它是一種基於雲端的服務,允許您選擇Revit模型中的一部分數據(例如:特定樓層的牆、所有窗戶、或是滿足特定條件的元素),創建一個輕量級的、專注於特定用途的「數據包」。

精準分享:您可以只分享您想分享的數據,而不是整個龐大的模型檔案。跨應用連接:最重要的是,透過數據交換,您可以將ACC中的模型數據「即時」或「近乎即時」地連接到其他應用程式,例如Power BI、Excel,甚至未來可能支援的Tekla、SolidWorks等。想像一下,就像在Revit和Power BI之間建立了一條「數據水管」,Revit端的數據一更新,Power BI端的圖表也能跟著自動刷新(或只需手動點擊刷新),省去了所有手動導出導入的麻煩。權限控制:您可以設定誰有權限查看或使用您創建的數據交換包。版本追蹤:數據交換也能記錄來源模型的版本,幫助追溯數據的來源。

[數據轉化為視覺:Power BI的設計Dashboard製作]

⭕️本篇最精華處⭕️

當數據已經透過AEC數據模型和數據交換被「解放」出來,下一步就是如何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視覺呈現。這正是Power BI擅長的領域。

將Power BI想像成一個超級強大的「視覺化設計工具」,處理的不是線條和模型,而是「數據」。它可以:

連接各種數據源:不只是ACC,它還可以連接Excel表格、資料庫、網頁、甚至其他雲端服務的數據。轉換和整理數據:它內建的Power Query工具可以幫您整理、篩選、合併數據,為視覺化做準備。創建豐富的視覺效果:從基本的長條圖、圓餅圖、折線圖,到地圖、樹狀圖、漏斗圖,甚至可以匯入各種酷炫的自訂視覺效果。

製作互動式Dashboard:這是Power BI的精髓!

您可以將多個相關的圖表、指標(KPI)、文字、圖片組合成一個「Dashboard」頁面。最棒的是,這些圖表是「連動」的!當您點擊Dashboard上的某個元素(例如:某個樓層、某種材質),所有相關的圖表都會自動篩選並更新,讓您和您的觀眾可以像探索模型一樣,互動式地探索數據。分享與協作:您可以將製作好的報表和Dashboard發佈到Power BI的雲端服務,透過網頁或手機App與同事、業主分享。

⭕️⭕️設計師能在Power BI做什麼?

以下是一些建築設計師能利用Power BI創建的實用Dashboard:

1. 設計方案比較Dashboard:

用途是向業主或主管展示不同設計方案(例如A, B, C方案)的優劣。呈現方式是並列顯示各方案的關鍵指標,如總樓地板面積、綠化面積比例、預估造價、主要材料用量(例如玻璃帷幕vs.實牆面積)等。業主可以點擊切換方案,或篩選特定樓層查看細節。

2. 材料與數量追蹤Dashboard:

用途是即時掌握專案中各種材料的數量、規格和分佈。呈現方式是使用表格列出所有門窗、牆體、樓板等的類型、數量、尺寸。搭配平面圖熱力圖,顯示特定材料在哪些區域使用最多。可以按樓層、空間類型或供應商篩選。

3. 成本估算與監控Dashboard:

用途是將設計數據與單價資訊結合,進行初步的成本估算,並在設計過程中追蹤成本變化。呈現方式是使用環圈圖或樹狀圖顯示成本構成(例如:結構、裝修、機電各佔多少比例)。當您在Dashboard上篩選或修改某些設計參數時,可以看到預估成本的即時變化。

4. 綠建築與永續指標Dashboard:

用途是視覺化呈現設計方案在節能、採光、通風、水資源利用、碳排放等方面的表現。呈現方式是使用儀表盤(Gauge)圖顯示達成綠建築標準(如LEED, WELL)的分數或百分比。用圖表展示開窗率、再生材料使用比例、預計耗能等。

⭐️整合時間維度:流程與模型的完美結合

建築專案,時間是絕對的關鍵因素。設計、審閱、修改、核准、施工… 環環相扣。但傳統上,BIM模型常常與這些「時間流程」脫節。一份設計圖可能要經過好幾輪的審閱和修改,但這些過程的記錄、耗時、決策原因,很難與最終的模型版本清晰地對應起來。

AEC數據模型和數據交換的「顆粒化」特性,為整合時間與流程帶來了新的契機。核心概念是:將流程中的狀態、活動和決策,也視為一種「數據」,並將其與模型的「數據顆粒」連結起來。

1. 狀態感知(Status-Aware)的設計元素:

模型中的每個元素(牆、柱、門…)或圖紙,除了有幾何、材質屬性外,還可以帶有「狀態」屬性,例如:「草稿」、「設計中」、「待審閱」、「審閱中」、「待修改」、「已核准」、「已發佈施工」。這個「狀態」可以隨著工作流程的推進而更新。

2. 結構化的審批流程(Structured Approval Workflows):

利用ACC或其他CDE平台的流程管理功能,定義清晰的審批路徑。例如:設計師完成 -> 設計經理審核 -> 結構技師複核 -> 總監核准。每個步驟的提交、退回、評論、核准動作,都會被記錄下來,包含執行人、時間戳、以及相關的意見。

3. 將流程數據「顆粒化」:

每一次的「提交」、「審閱」、「評論」、「核准」、「修改請求」,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個帶有時間戳、人員、內容和關聯對象的「流程數據顆粒」。

4. 連結模型數據與流程數據:

這一步是核心。透過AEC數據模型和數據交換,我們可以將「模型數據顆粒」和「流程數據顆粒」連結起來。例如,我可以查詢:「牆壁A在V3版本中,是由誰在哪天核准的?」、「過去一個月內,針對’帷幕牆系統’的所有修改請求有哪些?」、「目前狀態為’待修改’的設計元素有多少個?分別是哪些?負責人是誰?」

⭐️時間流程Dashboard

當這些「時間流程」數據也能透過數據交換進入Power BI後,我們就能創建更強大的管理Dashboard:

審批進度Dashboard:呈現方式是以看板(Kanban)形式顯示各個設計文件或模型在審批流程中的位置(待辦、進行中、已完成)。用長條圖顯示各階段的平均耗時,找出瓶頸。列出超時未審的文件清單。

設計變更追蹤Dashboard:呈現方式是顯示特定時間段內設計變更請求的數量、狀態(已批准、已拒絕、處理中)和發起人。分析變更主要集中在哪些設計領域或原因。

問題(Issues)管理Dashboard:呈現方式是顯示待解決問題的數量、嚴重性、負責人、狀態和分佈。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例如:設計衝突、資訊不完整等。

交付物時程Dashboard:呈現方式是將設計交付物的狀態與專案的整體時程(Gantt圖或里程碑)結合。視覺化顯示哪些交付物可能延遲,以及可能的原因。

📍從個人到企業的數位轉型藍圖

導入過程可以循序漸進。這裡提供一個四階段的藍圖,您可以根據團隊的狀況調整:

📍階段一:個人探索與學習(約1-3個月)

目標是設計師個人熟悉Power BI基本操作,並成功連接ACC數據,製作簡單的個人Dashboard。行動步驟包含:首先學習Power BI基礎,可以下載並安裝Power BI Desktop(免費),觀看Microsoft或Autodesk提供的Power BI入門教學影片,學習如何連接數據源、選擇和設定基本圖表、儲存和分享報表。接著嘗試連接ACC數據,選擇一個您熟悉的小型Revit專案模型,在ACC中學習如何使用Data Exchange功能,選擇模型的某一部分發布一個數據包,在Power BI中嘗試使用ACC連接器,連接到您剛剛發布的數據包。最後製作第一個Dashboard,利用載入的數據,嘗試製作一個簡單的Dashboard,例如:顯示各種類型門窗的數量統計、不同牆體類型的總面積等,多參考Autodesk提供的官方範本Dashboard,模仿它們的佈局和圖表選擇。

📍階段二:團隊協作試點(約3-6個月)

目標是在一個小型試點專案或一個核心設計小組內,開始使用共享的Power BI Dashboard進行協作和溝通。行動步驟包含:選定試點專案/團隊,選擇一個規模適中、團隊成員接受度較高的新專案或進行中的專案。定義關鍵指標(KPIs),團隊共同討論,在這個專案中,哪些數據是最重要的?希望透過Dashboard監控什麼?建立共享Dashboard,由一位或幾位比較熟悉的成員負責創建針對這些KPIs的Power BI Dashboard。發布與共享,將Dashboard發佈到Power BI Service(雲端服務),並授予團隊成員查看權限。應用於日常工作,在團隊會議中直接使用Dashboard來展示進度、討論問題。收集反饋,定期收集團隊成員對Dashboard的易用性、實用性的反饋,並進行調整優化。

📍階段三:流程標準化與整合(約6-12個月)

目標是將試點階段成功的經驗標準化,建立公司級的Dashboard模板和數據標準,並開始整合更複雜的工作流程。行動步驟包含:建立Dashboard模板庫,根據不同專案類型或設計階段,設計標準化的Power BI Dashboard模板。制定數據標準,統一Revit模型的參數命名規則、分類方式,確保從源頭產出高質量的數據。整合審批/狀態流程,正式導入基於狀態的審批流程,並將這些狀態數據接入Power BI。嘗試連結時程數據,研究將排程數據與模型數據在Power BI中進行視覺化連結。擴大培訓,對更多設計師和專案相關人員進行Power BI和新流程的培訓。

📍階段四:企業級應用與優化(持續進行)

目標是將整合數據的Dashboard管理模式推廣到公司大部分專案,建立數據驅動的決策文化,並持續探索更進階的分析應用。行動步驟包含:全面推廣,在新專案中預設使用標準化的Dashboard模板和數據流程。建立數據文化,鼓勵所有專案成員養成參考Dashboard數據進行溝通和決策的習慣。進階分析探索,利用更進階的數據分析方法,進行成本預測、風險分析、工期延誤預警等。持續優化,根據使用者反饋和技術發展,不斷更新Dashboard模板、數據標準和工作流程。

設計師的Dashboard設計指南

作為一位視覺導向的建築設計師,您擁有將複雜信息轉化為清晰、美觀視覺呈現的獨特天賦。這項技能在設計Power BI Dashboard時將大放異彩!

⭕️⭕️設計前的思考

在開始拖放圖表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 這個Dashboard是給誰看的?

不同的受眾,關注點不同,需要的數據細節程度也不同。

2. 它要回答什麼核心問題?

明確核心問題有助於聚焦數據和視覺化選擇。

3. 最重要的信息是什麼?

哪些數據指標是必須一眼就能看到的?

4. 希望使用者如何與它互動?

是只需要概覽?還是需要下鑽查看細節?

視覺化技巧

1. 佈局如同排版:

將最重要的指標放在左上方或頂部,這是人們最先注意的區域。將相關的圖表放在一起,形成邏輯區塊。使用不同大小的字體、圖表尺寸和色彩飽和度,來區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適當的留白讓視覺更清爽,重點更突出。

2. 選擇合適的圖表:⭐️⭐️⭐️

比較類使用長條圖、柱狀圖、折線圖。構成類使用圓餅圖、環圈圖、樹狀圖。分佈類使用散佈圖、地圖、熱力圖。指標類使用卡片圖、儀表盤(Gauge)。

3. 色彩與風格:

遵循公司或專案的視覺識別系統,使用標準的顏色和字體。有意義的用色,用顏色來區分類別、標示好壞或表示數值大小。少即是多,避免過多花哨的顏色和效果,保持介面簡潔、專業。

4. 強化互動性:

確保Dashboard上的圖表是連動的,點擊一個圖表中的元素,其他相關圖表會自動更新。添加易於使用的篩選器按鈕或下拉選單。設定下鑽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從總覽進入詳細視圖。

5. 說故事的能力:

為每個圖表和整個Dashboard頁面加上清晰、有意義的標題。設計有邏輯的閱讀順序,引導使用者逐步理解數據背後的故事。突出重要的洞察和發現,用醒目的方式標示出來。

常見挑戰與應對策略

導入任何新技術和流程,都難免會遇到挑戰。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1. 設計師的「數據抗拒」或「學習曲線」:

策略是強調新工具如何幫助設計師更高效地工作、更好地呈現設計價值,節省時間。從簡單、有用的Dashboard開始,讓設計師快速感受到益處。

2. 數據品質與標準化問題:

策略是建立BIM標準是根本。制定清晰的建模規範和參數命名規則,並要求團隊遵守。在源頭就強調數據輸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3. 傳統工作流程的慣性:

策略是管理層的決心和帶頭使用是打破慣性的關鍵。用數據證明新流程的效率提升,逐步替代舊流程。

4. 工具整合與技術門檻:

策略是利用原廠提供的學習資源和技術支持。在團隊內部培養對數據和新技術感興趣的「超級使用者」,與IT部門合作處理技術問題。

結論:數據驅動的設計新紀元

從AEC數據模型、數據交換,到Power BI的整合應用,這不僅僅是工具的更新,更是建築行業邁向「數據驅動」時代的關鍵一步。過去,數據被鎖在模型深處;現在,這些數據被解放出來,觸手可及。Power BI則提供了一個畫布,讓您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力的洞察和引人入勝的故事。

整合時間與流程數據,讓設計過程不再是孤立的環節,而是環環相扣、有據可循的價值鏈。這不僅能提升效率、降低風險,更能促進團隊協作,並為符合國際標準打下堅實基礎。

導入過程需要學習和適應,但其潛在的回報是巨大的:更明智的設計決策、更有效的溝通、更可控的專案管理,以及最終,更高品質的建築作品。

不要將數據視為額外的負擔,而要將它看作是賦予您設計超能力的「新畫筆」。擁抱變化,從小的步驟開始嘗試,您將會發現,數據不僅能驗證您的設計,更能激發您的創意,幫助您和您的團隊更自信、更高效地繪製建築的未來。

我想訂閱電子報

發佈留言